照顧新生小貓

 

撿到奶貓該怎麼辦?奶貓指的是剛出生至約4週大的小貓,這個階段的小貓尚未斷奶,無法自行進食,也無法自行排便或調節體溫。這時期的照顧難度高、風險也大,因此了解正確的照護方式至關重要。

奶貓照護-飲食篇

奶貓照護重點-飲食篇

餵食:使用專用貓奶粉,千萬別用牛奶!

如果有機會,最好讓奶貓喝母貓的母乳!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和抗體,有助於奶貓的健康發展,如果母乳不足或無法獲得,應選擇專為奶貓設計的替代乳(貓奶粉)。不要用牛奶或人類的乳品替代,這樣可能會對奶貓的消化系統造成負擔。

  • 使用專用奶瓶或針筒餵食,這樣可以確保奶貓在餵食過程中不會造成窒息,餵奶頻率依週齡而定,出生至1週:每2-3小時餵一次,每次大約4-8毫升;1週到3週:每3-4小時餵一次,每次約10-20毫升,3週過後:餵食間隔可延長至每4-6小時一次。

  • 奶溫控制在37~38°C,模擬母乳溫度。

  • 當奶貓約3-4週大時,可以開始逐漸引導牠們吃濕貓糧,並混合少量的貓奶粉,慢慢過渡至完全固體食物。

奶貓照護-健康篇

奶貓照護重點-健康篇

1. 保暖:溫度穩定才能活下來

  • 奶貓無法自行調節體溫,奶貓需要保持在約28-32°C(82-90°F)的環境中,這樣有助於牠們保持體溫,尤其在出生的前兩週,牠們的體溫容易下降。

  • 可用電熱毯、暖暖包(包毛巾)、保溫燈協助。


2. 健康監測:注意異常症狀

  • 常見問題:腹脹、低溫、嗆奶、嘔吐等。

  • 若發現奶貓嗜睡、活動力低下,食慾不振、脫水或體溫過低,建議立即送醫。

  • 咳嗽或打噴嚏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跡象,應及早就醫以確診並開始治療。

  • 體重是重要指標,每天應增加10~15克,否則可能發育不良。

奶貓照護-健康篇

3. 排便與排尿:需要人工刺激

  • 每次餵奶後,使用溫濕紙巾輕柔按摩肛門與尿道口,模擬母貓舐舔,幫助牠排便。

  • 幼貓的排便應該是軟糊狀,且顏色應該是黃色或奶油色。如果顏色過深或過淺,可能是飲食問題。

奶貓照護-就醫篇

奶貓照護重點-就醫篇

當奶貓滿6週左右時,應該進行第一次健康檢查,這樣可以及早發現任何潛在的健康問題以及安排後續疫苗接種。

1. 預防針:定期施打

  • 奶貓通常需要從6~8週大開始接種核心疫苗第一針,每間隔1個月施打一次,共2~3劑,第4~5個月施打無佐劑狂犬病,以及年度預防針,以預防貓瘟、貓第一型皰疹病毒、貓白血病等疾病。

  • 預防針及任何注射應施打在四肢遠端或是尾巴處,不應在肩胛處。

2. 預防寄生蟲感染:體內外驅蟲

奶貓也可能會感染寄生蟲(如跳蚤、蛔蟲等),建議從幼貓時期就開始進行驅蟲治療,通常在2週左右開始進行第一次驅蟲,並根據獸醫建議安排後續驅蟲。

常見的體內寄生蟲

  • 蛔蟲:最常見的寄生蟲,會影響腸道,造成腹脹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
  • 鈎蟲:會影響腸道,並吸食血液,可能導致貧血。

  • 絛蟲:感染後,貓咪可能會出現體重減輕、食慾不振、肚子膨脹等症狀。

  • 鞭蟲、鞭形蟲等:會造成胃腸道不適。

     常見的體外寄生蟲

  • 跳蚤:會吸血,導致癢感和過敏反應,重度感染可能會引起貧血。

  • 蜱蟲:通常藏匿在毛發根部,會吸血並傳播病原體。

  • 耳螨:通常在奶貓的耳朵內繁殖,會引起搔癢、發炎和耳部分泌物。

  • 蜱蟲跳蚤還會傳播其他疾病,如貓病和貓瘟等。

照顧奶貓雖然辛苦,但每一次餵食、每一次保暖,都是給牠們重生的機會。只要有堅持的心,按照正確的方式照護,小貓就有機會健康長大。

離乳幼貓最愛♥️罐罐組83折👉 https://reurl.cc/zq9KR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