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飼料怎麼挑?無穀、低敏、高蛋白就是好?挑選、餵食方式一次看

貓飼料如何挑選

貓飼料怎麼選

貓飼料怎麼選才可以吃得更健康?無穀、低敏、高蛋白、低碳水就是好嗎?適合我家貓貓嗎?濕食比乾糧更好嗎?

為了挑嘴貓選飼料一直是主人們最頭痛的事,希望讓貓咪都能吃得健康,就讓我們來為毛爸麻們整理挑選的注意事項吧!

挑貓飼料五大重點

貓飼料挑選重點

一、高動物性蛋白質含量

貓咪的祖先一般認為都是來自北非的野貓(Felis silvestris lybica),野外的貓攝取營養的來源,是以獵物的血肉、內臟及骨頭為主。貓咪跟狗狗、人類對於蛋白質的需求比例不一樣,人類和狗狗是雜食動物,貓咪則是純肉食動物,所以給貓咪的食物也需要含有較多的肉類比例與蛋白質,纖維、碳水化合物或澱粉之類的,酌量攝取一些有助於消化及促進新陳代謝,但不宜太多。
因此挑選飼料最重要的關鍵,就是確認肉類成分是否排在成分表的第一位,以及肉類是否為整塊原肉,而不是使用生病或垂死傷殘的禽類製作而成,也是俗稱的4D肉(Dead死的、Dying快死的、Disease得疾病的、Disable有殘缺的動物)。

二、低碳水化合物

貓咪的腸胃道系統構造與人類、狗狗等雜食性動物不同,因此無法消化「大量」的碳水化合物,腸胃也較短小無法儲存食物,適合「少量多餐」的餵食方式。
在正常情況下,貓咪多是以肉類的蛋白質、脂肪作為熱量來源,並利用他們產生葡萄糖作為能量使用的!
除了消化道無法有效消化碳水化合物之外,貓咪的唾液內也沒有可以幫助吸收的澱粉酶,當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時,貓咪的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,此時就容易造成貓咪的血糖值浮動劇烈。
碳水化合物乾物重比例計算=100%-蛋白質比例-脂肪比例-纖維比例-水分比例-灰質比例/(100%-水分比例)

三、有穀 vs. 無穀

無穀飼料、有穀飼料哪個比較好?由於貓飼料大多是以肉類為主,為了幫助飼料成型、營養均衡或其他因素,飼料製作時會加入穀類,像是燕麥、糙米、玉米、大麥、小麥等。這些穀類有其營養性,但部分人認為玉米和小麥這類成分有機率讓毛孩過敏,因此逐漸興起「無穀飼料」的風氣,飼料配方開始以豌豆、鷹嘴豆或樹薯等其他蛋白質及澱粉來取代玉米、小麥等穀物,減少貓貓的過敏機率。

四、磷含量

對貓科動物來說,必需營養素中的「巨量礦物質」主要有六種,分別是鈣、磷、鎂、鉀、鈉、氯。身體無法自行合成以上六種礦物質,需要透過食物補充獲取。磷是協助貓咪維持骨骼、細胞、血液酸鹼平衡的重要礦物質,一般貓貓磷建議攝取量只要控制在350mg/100kcal左右即可;因為特殊狀況需要控制磷攝取量的貓咪,磷的攝取量請盡量低於250mg/100kcal,以維持血液中磷的濃度。

五、產地與人工添加物

盡量選擇清楚標示出產地的飼料,優先考慮無額外使用人工添加物如防腐劑、味素、色素等,以及在地生產之新鮮飼料,以確保保存效期長,也能減少碳足跡唷!除了上述所提及的重點外,毛爸媽們也可以特別注意一下,飼料工廠是否符合ISO22000、HACCP等國際標準,還有飼料是否有產品責任險,及SGS檢驗通過,讓貓咪的食安健康有更多的保障。

快來試試看無使用4D肉飼料👉 【蜂之糧】低敏無穀凍乾糧嘗鮮組

幼貓、成貓、老貓怎麼吃?

幼貓、成貓和老貓有不同的營養需求,所需的熱量與營養需求也有所轉變,貓糧外包裝通常會有建議不同年齡貓咪的餵食量。
幼貓正處於飛速成長階段,需要攝取足夠高蛋白、高脂肪等高營養成分來協助快速成長。蜂之糧全系列添加無毒養殖蜂王胎,內含胺基酸、幾丁質、牛磺酸、微量元素,有助於發育、補充體力,顆粒大小1CM,適合幼貓轉換乾糧。
成貓的餵食建議依活動力決定:若活動旺盛,建議正常份量;若偏懶型,則減少3-4成避免肥胖。
老貓代謝變慢、牙齒退化,建議選擇易咀嚼、可泡軟的飼料,也能搭配肉泥、罐頭分次餵食,減輕負擔。

貓為何不吃新飼料?

貓咪為何不吃新飼料

原因一:口味不同或不愛,新飼料不合口味。
原因二:實施任食制,容易養成對食物興趣缺乏的習慣。
原因三:太突然更換食物,導致貓咪懷疑飼料是否安全。
建議採漸進式換糧:頭幾天先混少量新飼料,慢慢提高比例,約5~7天讓貓咪自然適應。避免貓咪長時間空腹,以免嘔吐、腸胃不適,若持續拒食建議就醫。

開封的貓飼料放多久要吃完?

台灣氣候潮濕悶熱,飼料開封後建議6~8週內食用完畢。如妥善密封(保鮮盒、密封桶),可略為延長保存時間,但仍建議挑選小包裝,才能維持新鮮營養與口感。

有任何的問題歡迎 點擊加賴 諮詢!